心理協談

被心理師遺棄的來訪者

被心理師遺棄的來訪者

又到月底了,我必須厚著臉皮邀請來訪者S給我五顆星的好評。除了業績考核以外,更重要的是整個月的結算,我才能在下個月有進帳收入。
但是我非常小心翼翼地告訴S,我知道咨詢對她來說是一個創傷的記憶,我無法要求她這麼做,也會尊重她的選擇。結果她給我的評價是這樣:



非常非常棒!~^ ^

我知道,在咨詢的過程當中,S的情緒穩定,雖然S說她不想再揭開瘡疤,但是她還是做了與心理師的關係圖,帶著敞開的心去探討創傷情結。過程已不再那麼糾結,對於這樣的評價,我並不意外,反而有一種很心酸的感覺。

S曾經非常非常信任一個台灣留美的心理師,甚至過度理想化心理師,由於從小父母忙著打架無暇顧及S的存在,所以有許多的移情。喜歡心理師又害怕被她拋棄。S也非常的努力,只要心理師高興的事情,就是她活下去的動力。只要心理師不理她,就會引發她非常強烈的焦慮去找別的咨詢師緩解情緒。也是這樣的機緣S找了我諮詢。但卻被心理師說是邊緣性人格障礙、自作自受、將她拉黑、後來還叫她不要找別的咨詢師繼續跟她做咨詢。這樣過了一年半。竟然在最後一次咨詢時,兩個人還談得不錯,突然心理師就結束了所有的咨詢。S措手不及,不斷地求助別的咨詢師,並且要我救她。

基於同樣是台灣人,深怕S直接報復在我身上,所以也不敢接。最後,由於她有很強的憤怒,還尋求法律的協助並投訴機構下架這位台灣心理師。當然我也遭受池魚之殃,她時不時會在我的訊息欄裡留言表達難過與憤怒,這位心理師為何如此對待她?我只能保持中立態度不做任何評論。

事隔一年S還是獨鍾台灣人要求找我做咨詢。評估過她的情緒狀態還可以才敢接案,也不敢跟她做諮詢設置,雖然會給她派回家功課,也隨便她要不要做,S一再跟我強調不想再信任任何人,隨時都可以中斷諮詢,我也表示非常尊重她的決定。

她到處游離,每兩個星期坐車去做EM D R 90分鐘每次花約NT$4800,做了七八次最後連那位咨詢師都說這個對她無效,並表示EMDR只適合治療戰爭受創的士兵😱!

聽過許許多多鳥事其實都不太想要做評論,但是如果身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師,無法面對來訪者的移情,那将是最大的災難,也就無法進入他們的世界,不管是精神分析或者是心理動力、短程動力取向治療,期待的就是這一刻-來訪者的移情還有咨詢師的反移情,只有來訪者開始移情,你才能了解他的母嬰關係是如何建立的?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轉移是如何進行的?許多的情色移情會在諮詢空間展開、S&M的關係如何演變?憂鬱和躁狂又是如何輪替?來訪者的憤怒和攻擊也都會一一的出現,這也是為什麼要做長期的諮詢,如果心理師仍然用超我-道德標準:你不乖我就要修理你來恐嚇、壓抑來訪者,時不時就要離他而去、將他拉黑,如何讓他的本我和自我有呈現的機會,付出了金錢和時間沒有得到療癒反而再次的受創。

當然就客體關係來說,S對心理師的所有行為也有可能重複在我的身上,我必須非常小心面對S的情緒並允許它發生,一方面評估她的人格特質,從她的原生家庭、成長環境去找到她的優勢力量,運用我的反移情讓S了解在人際關係互動中,別人會如何回應她的移情,進而引導她去看見並面對自己的恐懼。

我告訴S,是的,不需要去信任別人,對我所說的話也要保持懷疑,我說的話不一定是對的,要有自己的判斷力!但是要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,成長過程一路走來不也成就自己了嗎?那才是真正自己最大的資產呢!

未來的路還很長,我不知道我能陪S多久,但在每一次的諮詢中都希望能帶給她一點點的力量、一點點的安全感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帶著創傷成長,而榮格所說的「負傷的療癒者」也是因為有這樣的療癒之路才能讓我們能深刻經驗生命,允許跌撞、允許哭鬧、允許攻擊與憤怒,所有的退行行為被接納被抱持了,才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,未來在關係中才不會一味的要與對方綁在一起或害怕失去對方,而是能有更多的理解與健康安全的依戀關係。


About Post Author

發表迴響